JingShui erea Wiki
Advertisement

啄鼻仔路指的是連接金瓜石戰俘營(今國際終戰和平紀念公園)到本山六坑坑口的山路,長達800餘階。為1942年日治時期,日本為了運輸戰俘下到六坑挖礦而鋪設的道路。全道沿坑溝開建,鋪上廢棄礦石,崎嶇又陡峭,是日本礦業在戰俘到達金瓜石之前趕工建造。戰俘顛顛倒倒走在其上,到達目的地時已疲憊不勘。

硬逼著戰俘走這段路實際上是種不必要的殘忍,因一旁就是與之平行的長仁纜車道(斜坡索道),除了載運礦石和機械外,亦可載人;每日載運會社的大小員工上下山坡──甚至連一般路過的老百姓、遊客、孩童都可自由搭乘。當這些會社員工坐在纜車上,享受清風拂面的快感,卻看見一路上戰俘蹣跚而行,惻隱之心難免油然而生,卻是沒人敢開口罷了。日人對於戰俘,如管理戰俘營的脇山大尉所言,認為他們是「英國的野蠻人」、「不具生存價值」,因為「假若懷有一絲絲的榮譽感,就該死在戰場上」。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讓他們對待戰俘極其殘忍,將戰俘視為消耗品,甚至連利用他們都是一種「同情」。這些戰俘第一次走下山坡時,看見一旁的纜車,還互相鼓勵:「放心吧,下班後一定可以坐纜車上去的!」然而根據前戰俘傑克.艾華士(Jack Edwards)所言,待在金瓜石的整整三年間,他們一次也沒坐過。[1]

如今這條踏滿戰俘足跡的道路已隱沒在長草和芒花之下。一般遊客若是來到勸濟堂,走到後邊新闢的停車場,可見到一紅磚建造、今已傾頹的房屋,這便是長人纜車的纜車間(天車間),斜坡索道的起點;往左邊的山谷看去,便是從前的啄鼻仔路。當地居民有感其深具歷史與觀光價值,曾在臺灣城鄉特色發展協會的協助下,發起「把路走回來」的活動──由年逾半百的耆老們帶頭,一路清理從天車間開始,途經斜坡索道、六坑口、無極索道、直到七坑口的雜草。這個行動曾引起當時文化部長龍應台的注意,特地前來金水聆聽居民心聲,是耆老們光榮的回憶;然遺憾的是,公家機關此後對這段道路仍是置之不理,未見修復。

File:文化部長龍應台造訪金瓜石斜坡索道 傾聽在地人心聲

參考資料[ | ]

[1] 臺灣風物 55卷2期  2005年6月出版

Advertise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