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ngShui erea Wiki

日式宿舍區指的是日治時期,日本職員在金瓜石所居的宿舍。從如今的金瓜石車站左轉,經派出所,在昔日礦工醫院到本山礦場的山坡間,有條寬廣平直的石砌斜坡道,分布在石階兩側平台上,沿山坡層層疊建的和式風格建築,就是日式宿舍區。

昭和10到16年(一九三五至一九四一年),金瓜石礦業達到前所未有的繁榮,從業人數超過萬人,為了容納日與遽增的的人口,初得礦權、剛由日礦公司改組的台灣礦業株式會社,開始在金瓜石與水湳洞建立日本職員及臺人礦工宿舍。由於事先規劃良好,這些建立好的宿舍生活機能完善,除基本的消防、電力、運輸和坑道系統外,也鄰近學校、警局、醫院、供應社俱樂部

日式宿舍區內有四類建築,第一類是「獨棟」,顧名思義屬於獨棟建築附帶庭院的高級住宅,由事務所長、總務課長及醫院院長等人所居住──三毛菊次郎的住宅就屬這一類;第二類住宅則是兩戶一棟的「雙拼」,屋側有著小倉庫、小花園,由主管級職員所居住;第三類是「連棟」,四戶一列或六戶一列,四戶一列由監工居住,六戶一列則由普通職員居住,其中的每一戶均有獨立的衛浴設備,這與要到公共澡堂才能入浴的礦工相比,可說是天壤之別。第四類是「長屋」,每棟的戶數由10到20 戶不等,擁有單邊或中央共同的走廊。

另外,當時的日式宿舍就接有自來水管線。自來水是從牡丹坑溪用幫浦打上五坑的後山洞,由五坑的後山洞經五坑坑道引至金瓜石。今天中央斜坡道上的終點就設有飲用水沉澱池,自來水流經於此再做消毒處理後便送往各住家。

台金公司時期,日式宿舍區被沿用為員工宿舍,停礦後逐漸凋零,如今僅存四連幢保存良好。民國93年時,黃金博物園區成立,將四連幢設為生活美學館,供民眾參觀,體驗礦城生活。

參考資料[]

[1] 《金瓜露頭:深度旅遊指南》/ 林全州 著

[2] 《黃金城傳奇:金瓜石》/ 陳斐翡 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