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瓜石與水湳洞的水圳系統由日本礦業株式會社所建,目的是供應十三層選礦廠的選礦用水,引用的溪水來自內九份溪、外九份溪與金瓜石溪;此處的民生用水則多為居民自行引接山溪水使用,不過在台金公司時期,金瓜石與水湳洞也分別有蓄水池供應民生用水,前者的水來自內九份溪與牡丹溪(民國69年牡丹溪水壩竣工後,才接管將牡丹溪水引至金瓜石蓄水池),後者的水來自半屏山下南雅溪與基隆山下地下水,經過淨水消毒處理後供應。
水圳系統的路線是這樣的:從三安里外九份溪與金瓜石溪匯流處,興建寬45公分的水圳橋(即三層橋之水圳橋)引接,再由長約40公尺的山尖鞍水圳橋匯集內九份溪引接水,接著是13公尺長的水圳橋橫跨內九份溪,引水至金水公路邊沉沙池沉沙後,穿過公路沿著報時山下山坡至六坑,再淨水引接至選礦廠使用,同時在水湳洞橋下也建有水庫水閘引水至選礦場使用。水圳橋之間以水圳水管連接。
水圳通過內九份溪橋前,有一段長17公尺、寬60公分、高1公尺半的安山岩石巷道,是以炸藥與手工鑿建的水圳路,由於僅能容許兩人錯身而過,故被戲稱為金瓜石的「摸乳巷」,是現今景點之一。
水圳橋除了引水以外,也被居民用作交通道路。水圳橋在橋面被舖裝了木板欄杆後,是居民前往水湳洞或六坑、選礦廠等處工作的捷徑。不過,在台金公司結束營運後,因為不再有人通行及維護,目前橋面木板已消失,不再能夠通行。現從金水公路往金福宮方向眺望,可清楚看到水圳遺跡。
參考資料[]
[1] 鄭春山,《昔日風華展金瓜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