灿光寮古道和灿光寮登山道有部分重叠,这是因为灿光寮登山道基本沿著灿光寮铺递古道路线修筑,途中才由额外的小径通往灿光寮山。古道起自草山战备道,到拦沙坝处可再接上汛塘古道路线,也可接到牡丹与金瓜石交界处,转往金瓜石、九份玩,或者再走貂山古道回到牡丹。
灿光寮古道的形成与淡兰古道有关,顾名思义,淡兰古道就是从淡水厅到噶玛兰厅的道路,从淡水厅的艋舺沿著基隆河,经过锡口(松山)、水返脚(汐止)、暖暖、柑仔濑(瑞芳)上溯,翻越三貂岭抵达牡丹,然后再经顶双溪(双溪)、下双溪(贡寮),从远望坑翻越草岭进入噶玛兰厅,这是官方认定的“入兰正道”。然而嘉庆12年(1807年)时,海盗朱𣸣占领苏澳,台湾府知府杨廷理被派入兰讨伐,在翻越三貂岭到达牡丹后,舍弃了正道,往东另辟新路,前往位于海边的大三貂港(澳底),途中顺便视察了大三貂港口汛和灿光寮塘这些军事设施,这条新路就是灿光寮古道。[1]
到后来,古道的用途有二,且依用途分为二条小径,一为军事用途(汛塘),二为邮务用途(铺递,清朝用人力传送邮件公文的邮政制度)。过如今的柑仔店遗址后不久,古道即一分为二,汛塘古道走往澳底方向,铺递古道则顺著牡丹溪下行转往三貂岭,两条古道基本上都不登上灿光寮山。柑仔店遗址是灿光寮聚落留下的建筑,但因金水矿业没落后趋向倾颓,仅存残破的墙面与驳坎。
除柑仔店遗址外,古道上值得一看的遗址还有“金瓜石自来水抽水站”,此为当年金水地区矿业蓬勃发展时,人口众多,为解决民生用水问题,在牡丹溪上游处建造水坝而设置的抽水站,用以抽取牡丹溪水越岭送往金瓜石。想当然随著金水地区的没落,抽水站也废弃了。[2]
参考资料[]
[2] 健行笔记 - 灿光寮登山步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