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,迎「關渡二媽」遶境,由信徒以人力抬轎繞金瓜石全境出巡,為金瓜石重要且有特色的節慶活動。
金瓜石、九份山上多以土地公、關公為主的廟宇,並無媽祖廟,但「迓媽祖」卻是此地盛大的廟會之一,相傳1910年問,此地疫病流行,於是耆老請來「關渡二媽」繞境以平息災禍,從此成為習俗。
金瓜石媽祖遶境的神明,依序為金福宮的土地公、媽祖轎、保民堂的神農大帝、及外地基隆火庚子寮媽祖、關渡媽祖轎、北港媽祖轎、大里天公轎,最後壓陣的是勸濟堂的恩主神轎,由關聖帝君壓陣,主因金瓜石的地方信仰是關聖帝君,地方神的位階最高,是地方信仰的主導,從整個繞境的儀式過程中,說明了金瓜石地方的秩序感。
相較於九份地區的媽祖繞境,金瓜石顯得外樸實簡單,從前熱鬧的辦桌也改成提供點心,這些簡約主要是配合政府不鋪張的政策,這項做法得到政府肯定,還得到獎狀褒揚,金瓜石比九份更容易受政府政策影響,主要是因為金瓜石在台金時代受國營公司管理,國家政策自然容易在此推動執行。
金瓜石的迎媽祖別具特色,主要是受自然地形的影響,金瓜石山型聚落因受三條溪分割成複雜的地形,使得媽祖繞境顯得較平地有挑戰性。從勸濟堂到祈堂老廟,一路都是陡峭的下坡階梯,要維持身體與轎子前後重心的平衡,顯得格外困難,加上祈堂老街只有1.5公尺面寬,一個神轎就幾乎佔滿街道,使得神轎的行進速度變得緩慢,整個路線由祈堂老街魚貫而入,經過黑色油毛氈屋簷下的舊商店聚落,轉舊醫院遺址拾級而上金瓜石郵局、派出所,於公車站沿公路行進一段後,轉入瓜山里的金瓜路,而後經金瓜石溪到復山礦場,出隧道後沿新山里社區,越過金瓜石橋重回公路。整個繞境過程,由於空間狹小車輛無法進入,皆須由人力抬轎,加上階梯上上下下更費人力,使得勸濟堂的媽祖繞境別具一番特色。
參考資料[]
[1] 張雅娟《礦業山城的歷史記憶與生活空間研究─金瓜石紀實》,民9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