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ngShui erea Wiki

  黃金神社遺址位於本山五坑上方,沿著山上的階梯而上,便能到達。

  黃金神社最初是1898年3月2日建成,舉行鎮座儀式,當時稱為「金瓜石社」或「山神社」,到了1936年改建,隔年7月15日完工,是為第二代神社。第一代與第二代神社是否在同一位置,這點有爭議,但比照第一代神社的照片與現址環境,極有可能在同一位置。日治初期,田中長兵衛取得金瓜石的採礦權,成立田中事務所,因為當成「土匪出沒」,使工作人員心裡不安,所以建了這個金瓜石社,作為工作人員精神上的寄託。到了臺灣鑛業株式會社時期,因為第一代神社地基不穩,加上木造建築殘破不堪,因此改建,這次改建還特別用鋼筋水泥作為骨架的材料,這也算是因應臺灣的氣氛。

  山神社的祭神是大國主命、金山彥命、猿田彥命,其中金山彥命最能顯示出山神社作為礦區神社的特質,因為金山彥命正是與礦業、鍛造有關的神。山神社每年都有例祭,在金瓜石一帶可謂一大盛事,祭典與媽祖遶境同時舉辦,對日本人、臺灣人來說都有意義。在田中長兵衛主導的時期,金瓜石社例祭是6月28日(雖然根據報導,有幾次辦在6月15日),到了後宮信太郎主導時期,例祭的時間延後,舉辦媽祖遶境的時間竟也隨之調整,都與山神祭在同一天。等到臺灣鑛業株式會社時期,神社改建為第二代,例祭時間也變為7月15、16日。

  但二戰之後,國民政府拆除神社,或是廢棄,或改為忠烈祠。金瓜石社也難逃一劫,現在只剩下本殿的石柱、石燈籠、鳥居等殘跡。